全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合格评估方案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MBA网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12月19日 【字体:大 中 小】
全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硕士(MBA)教学合格评估方案
一、全国高校MBA教学合格评估方案(2009年版)说明
1.评估对象:已经有一届以上(含一届)MBA毕业生的MBA培养试点院校;
2.评估范围:近三年MBA教育情况及试办MBA教育以来MBA毕业生情况;
3.评估性质:教学合格评估;
4.评估方式:由评估小组进行现场考评,专家独立打分;
5.评估小组组成:评估小组由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3位同行专家组成;
6.评估项目和评估指标:设8个项目,25个指标。
(1)项目设计,4个指标:培养目标;目标体现;基本要求;素质教育。
(2)制度建设,3个指标:管理体制与政策、质量保证体系、规定执行情况。
(3)过程管理,3个指标:文件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
(4)教学支持,3个指标:教师支持与激励、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学生管理与服务。
(5)师资力量,3个指标:师资配备、教师资质、教师投入。
(6)教学条件,3个指标:教学设施、多媒体及实验教学、图书资料与网络。
(7)教育效果,4个指标:教学效果、论文水平、毕业生表现、社会认可。
(8)办学特色,2个指标:教育创新、项目特色。
7.单项指标评分标准:
单项指标满分为4分,总分100分,按优良程度不同分A、B、C、D四个等级。
A级:4分;B级:3分;C级:2分;D级:1分。
8.合格标准:总分≥75分,且B级(含B级)以上的单项指标个数≥18个。
9.有异地班的试点院校须单独就异地班填报本方案附表,并提交相关支持材料和异地班教学总结报告。
10.接受评估的院校提供的有关数据及情况必须真实、准确,如发现不实之处,相关项目按最低分计算。
二、中国高校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项目评估指标
评估项目
评估指标
评估内容
(一)项目设计
1.培养目标
项目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表述清晰、具体,适合本校情况。培养目标与项目市场定位以及学校(学院)的总体战略一致。MBA任课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认同项目的市场定位和培养目标。
2.目标体现
招生标准、教育环节、课程内容、考核要求能够体现本校MBA项目培养目标,能反映MBA教育的特点。
3.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学分学时、案例教学、实践训练环节等符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2005年5月修订的《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
4.素质教育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或教育环节包含有商业道德、社会责任、国际视野、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部分课程采用英文教材和英语授课。
(二)制度建设
5.管理体制与政策
建立了适合本校教育条件和环境的MBA教育集中管理体制和MBA培养机构,并有效运作。学校领导及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重视MBA教育,为MBA项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6.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了有效的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招生复试标准和录取规则;学生考勤制度;课程与教学环节考核标准与规定;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师资选聘标准和程序;任课教师责任与教师管理规定;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位论文指导、评审与答辩制度;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具有完备的、覆盖MBA培养的全过程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以书面文件形式向教师和学生正式公布;有明确的教学管理制度审查、更新和修订程序;项目质量保障体系与MBA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