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企业管理 > 管理智慧屋 > 浏览文章

汉武帝的管理实践

作者:强汉盛唐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15日 【字体:

题记:管理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其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成就——德鲁克。通过古代帝王的成就及其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的分析,所得出的成果可以用于我们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指导。企业家也是帝王——自己企业的帝王;每个人都是帝王——自己的帝王。

古代帝王我最欣赏的就是汉世宗孝武皇帝刘彻。这位谜一样的君王成就卓越,史称雄才大略。可以通过两个定论来看待汉武帝的成就:1、为有汉一朝之皇帝者,汉高祖是也,为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出处忘了);2、在中国的整个儒家文明阶段,汉武帝和唐太宗是最有作为的皇帝(《世界文明大系-儒家文明——马振铎等著》)。对皇帝的两个最高评价中,都有汉武帝的一席之地。

同时,在我看来这位个性鲜明的大有为君主的领导与管理艺术最易于复制。他不像他的曾祖父太祖高皇帝刘邦——刘邦能得天下全靠自己的识人、用人、控制人的特殊天赋;汉武帝多方建树功业当然主要也是靠人才的积极赞助,但是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显然不如刘邦,因此他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制度显然要比天赋更可靠,更方便别人模仿。现在这简单的举出这一点小区别,下面尽我所能再详细论述下我对汉武帝的领导与管理艺术的认识。

先说武帝的成就。我个人认为对汉武帝研究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一位学者就是何新,他在《雄·汉武帝评传及年谱·序》一文中这样说道: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创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的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制订设计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成就,足以验证他的管理实践的有效性。那他的管理实践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在大的管理战略方面,汉武帝与秦始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秦始皇基本大事小事亲自处理,据史书记载,他每天要批阅一百二十斤的奏折。但是汉武帝基本不会亲自批阅奏折,一般性的事务就由光禄大夫之类的代理了,只有重要的奏折才会亲自审阅。他的主要工作,基本如柳传志对领导者工作的限定“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大的战略决策都是汉武帝做出的,内廷外廷的人员任命也都是由他决定。

汉武帝时期的管理活动基本是这样进行的,重要事务都要召集他所器重的那批有能力的内廷官员集体商讨,作出决策,然后交由以丞相为首的外廷执行,中间不断的监督检查,事后根据制度进行赏罚。一般常务性的工作,基本还是由丞相处理。

其次,在选人用人方面。汉武帝时期可谓历史上罕见的人才盛世,班固在《汉书》中如此评价汉武帝时期的人才盛况:“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金日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儿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其余不可胜纪。”

那,从他在人才管理方面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有用的结论呢?在制度上有什么好的设计来发现人才呢?汉武帝时期的贤良对策制度,是颇有成效的。他首先提出治理天下的一些难点,让全国人上书言政,通过对治国之道的论述来发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当然这些人才的特质还要和汉武帝一致,那就是开拓进取。董仲舒、公孙弘、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得以施展才华的。而且武帝文治的主要成就也是靠这些人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武帝能够多方建树功业,起点和依靠就是贤良对策制度的有效发挥。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制度帮助朝廷延揽人才:鼓励大家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试用,如果发现某人推荐的人干得非常好立了功,则推荐人河北推荐人同受奖赏;如果某人推荐的人犯了过,则推荐人与被推荐人同受处罚。通过这种方式,也得到了不少的人才。

再者,还武帝时期还建立了人才培养体系,董仲舒首先提出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再加以训练的建议,由公孙弘着手具体落实,形成了郡学与国立太学并举的人才培养与训练体系。举荐孝廉,贤良方正也是在那个时期成为的定制,都是由在贤良对策中发现的人才董仲舒建议推行的。

另外,他用人时也不拘一格,不问出身。按照当时人的习惯思维,桑弘羊(商人)、卫青(奴隶)、卜式(牧民)、金日弹(俘虏)都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但是,汉武帝都提拔并发挥了他们的能力。

前面已经说过,汉武帝在用人方面的天赋不及汉高祖刘邦,刘邦所谓的做出正确决策,其实可以这样看,他认准谁是真正的人才,那谁的建议就优先采纳。而刘邦所倚重的人才也确确实实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所倚重的人才也都不必经过多么细致的考察及委以重任。刘邦敢于用人不疑,而汉武帝却不得不用酷吏、监察制度和严刑峻法来防止人才犯过和以儆效尤,对犯了过错的人才毫不怜惜的处罚甚至诛杀,很多武帝时期的名臣忠臣都不得善终便是明证。汉武帝为防止人才作恶进行制度建设也是有的,他一方面放手让看准的人才发挥才能,一面任用酷吏用严刑峻法来无情的诛杀不法之臣。汉代非常有效果的一条反腐法令——官员知道别人犯罪而不举报则犯同罪,也是在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当然,这有可能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所面对的官吏队伍和对官吏队伍的要求远高于他的曾祖父。

汉武帝在“带队伍”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耍阴谋诡计。比如,严助、朱买臣联合密告御史大夫张汤,结果张汤自杀,张汤自杀前写下自白书说是因为严助、朱买臣的诬告自己才自杀的,由他的母亲交给汉武帝。汉武帝看后,大怒,就诛杀了严助、朱买臣。还有主父偃,在收受了贿赂逼死齐王后,即被诛杀。可见,汉武帝对待“犯过”人才的凶狠残暴。同时,汉武帝绝非没有度量的人,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非常正直非常直爽的一个大臣,虽然由于能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重用,却非常受汉武帝的敬重。汲黯很多次惹怒汉武帝,同时尽管有公孙弘背后陷害,汲黯却一直平安无事。在某种程度上,只要光明磊落,基本上还是可以在武帝朝平安做官的。


人支持

人反对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