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新闻播报 > 综合新闻 > 浏览文章

商学院“国际认证”骑虎难下?

作者:王乐 来源:文汇报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1月05日 【字体:

“要不要参加国际认证,我感觉骑虎难下!”不久前,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中国商学院院长论坛上,华南地区一所理工大学的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的一句话,引起现场好一番议论。

“现在,跟我们同处一地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商学院都已通过AMBA认证。我们跟着申请,就算通过了,也就是个‘老三’,心有不甘;但不认证,别人有你没有,更说不过去——这是不是‘被认证’?”更让这位院长烦恼的是,在与国际接轨的“被认证”过程中,不少同行目光直指结果,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结合中国问题、立足本土化的研究数量反而减少。

顺应规则是必经之路?

AACSB认证、AMBA认证,EQUIS认证……随着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商学院与管理学院渐次获得国际认证,越来越多其他商学院近年来也步入“认证之旅”。

什么是国际认证?国际上有三大商学院联盟,这三大联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相继推出认证体系。目前全球最大的认证体系,是由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推出的AACSB认证体系。其次是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推行的EQUIS认证体系。历史更悠久的是MBA协会(AMBA),旨在对硕士以上管理课程进行认证。

几年前,就有日本的商学院教授提出,亚洲商学院教育方法不同于西方商学院,没有必要竞相申请获得国际认证。“比如,AACSB规定具备博士资格与专业资格的院系,必须达一定比例,但亚洲一些国家却不具条件。国际认证能解析根植于地区与文化中的差异吗?”

游戏中,最厉害的人就是制定规则的那部分人。但很遗憾,在国际认证方面,国内商学院恰恰不是这个规则的制定者。顺应规则“被认证”,是否是一条“绕不开的路”?院长们热烈讨论,却没有结论。

把认证作为“敲门金砖”

早在2001年,EQUIS所做的一项统计,显示了各国商学院参加国际认证的动机。其中,97%的院校希望找到一个参照系,同其他院校作横向比较;89%的院校希望提高竞争力,建立长效质量控制体系;72%的院校希望以此激励教师和员工不断创新;65%的院校,则希望得到兄弟院校的考察咨询。“对国内商学院而言,获取国际资质,也许是国际认证的首要动机”,不少院长认为。

有专家打比方,国际认证类似于人们熟悉的行业内部规范,行业内新加入者或努力赶超的企业都会拿标准参照执行。有这些规范,不同地区商学院间的交流相对顺畅,外界对商学院的认识亦有参照。“在三大国际认证体系名单中可看到,哈佛、沃顿、芝加哥、麻省理工等世界级名校均重复出现。有了认证,你才进得了圈子,否则连和别人交换信息的可能都没有。”

几年前,国内一流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携教职,赴美国招聘人才。许多应聘者与经管学院达成意向,却遭到各自导师的质疑与反对。这些导师的理由出奇一致,担心门下博士生的这一选择会影响前途。当获悉清华经管学院已获AACSB国际认证后,顾虑随即打消。

“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抢得先机才可能变得主动。对国内大学商学院来说,必须先拿到国际认证!”台湾中原大学副校长胡为善教授在论坛上急切呼吁,“随着时间推移,国内商学院毕业生会在全球各地找到位置,海外机构也会来搜罗人才,但没有资质与标准,一切只能是无本之木。”

参评切莫带上功利心

一位圈内人士说,相比国际认证,国内很多评估倾向于把结果作为导向。不少院校纷纷开足马力,功利地“为结果参加评估”。这样的习惯,又出现在了应对国际认证领域。

“参与国际认证为的不是名头,而重在过程。”西北地区一所名校的管理学院院长对此深有体会。他披露自己上任后,最闹心的是两件事情。一件是“对外”申报博士点、硕士点:学科铺得越多,学校高层满意,院系教师开心,只求得数量上升。另一件则是“对内”:几百万的985工程经费要批下来用作学科建设,但如此庞大的计划,却要在短短几月内申报……这位院长坦言,如此不合理的建设方式,对付国内一般评估不成问题。但若申请国际评估,无异于天方夜谭。

据了解,海外很多商学院参与国际认证,首先做的就是自评。国内院长们表示,“这也许才是科学严格的国际认证,对我们的最大意义!” 


人支持

人反对
Tags:商学院 认证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