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企业管理 > 企业导读 > 浏览文章

为富士康转型叫好

作者:崔自三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1月09日 【字体:

一直以来,在商业圈子里谈到富士康集团,我们大概都会为其专业化的代工盈利模式所折服,并为其多年来的专业、专注而惊叹不已,但今天,这个盈利模式系统正逐渐走向复合,随之而来的也将是富士康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现在的市场已经是系统制胜,不能单纯的依靠、依赖某一链条,因此,一直靠代工为核心业务的富士康,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必将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也促使富士康在新的形势下,必将面临新的抉择。

近日,笔者受邀给国内最大肉类品牌双汇全国巡回讲课时,明白一个道理:双汇之所以一直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其“霸主”地位难以撼动,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其完整的产业链,其包括上下游产业链,亦包括其构建的庞大物流体系,这让很多的行业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结合郭台铭转型,即其从“代工商”到“品牌商+渠道商”这一复合发展模式,除其核心代工领域外,其向上延伸为品牌商,即为品牌制造商,向下延伸发展为渠道商,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这也必将为富士康集团带来新的看点与活力。

其实,富士康的这次转型,实属必然。

从“制造的富士康”到“品牌的富士康”。自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了全球各地,让很多企业难以独善其身。这次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当属贴牌或者说代工企业,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大批代工企业的倒闭,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同样,这也给“全球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评价最高的富士康国际集团”带来相应的消极影响,代工企业一个最大的缺陷或者弊端就是主动权控制不在自己手里,只要上游企业的业务量下滑或者受挫,马上就会反映在生产环节的代工企业的“开工不足”,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很是被动。同时,经济微笑曲线原理也告诉我们,在产品生产的所有环节当中,制造环节的利润是最低的,因此,作为“科技的富士康”向上走品牌之路,增强自己的盈利能力,其实是填补了自己的发展短板,这样才能让企业持续发展而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虽然富士康曾经以“富本”的品牌进入大陆市场遭致失败,但这同样不会影响郭台铭二次打造自己品牌的信心与决心。

从“制造的富士康”到“渠道的富士康”。电脑、通讯、消费性电子(3C)产品构成了富士康集团的三大产品线,但郭台铭也清楚,“超过15,300件专利”的富士康集团无论产品线、产品群如何丰富,但缺少营销当中的渠道,企业就好像缺了“一条腿”,而难以走稳、走快。渠道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渠道是万万不能的,因此,郭台铭老先生也清楚,除了走代工这种模式以实现自己的专业功能之外,做自己的品牌,构建自己的渠道,也是一种有益而重要的补充,当然,郭台铭先生选择的是自建渠道,“预计两至三年内在中国大陆投资百亿台币,打造一万家以上的3C及家电渠道连锁店”,其实,摈弃依靠实力自建渠道之外,郭台铭其实还有一条道路可走,那就是走通路渠道,也就是代理商、经销商等,依靠这些渠道,再加上富士康的新品牌,也可以实现水到渠成这一目标的。

   其实,要说这次郭台铭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资金问题,富士康的实力(其旗下有多家上市企业)足以支撑其实现战略企图,退一步来讲,即使其资金缺乏,也完全可以凭借其影响力、号召力而引来风投,郭台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转型后进入大陆市场营销模式问题,也就是大陆与台湾运作时不同的营销模式,比如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渠道结构、定价与促销等等,这才是郭台铭所要重点考虑的,其第一次携品牌进入大陆之所以失败,也许跟其缺乏对大陆市场的详细了解有关。进入大陆,必须要研究大陆的市场行为方式及其营销的特点。

总之,郭台铭作出的这一举动,值得欣慰,中国的企业并都不都是外资企业的“垫底”企业,或者是“廉价劳动力”,中国的企业仍然能够通过构建自主品牌,搭建自己的渠道模式等,实现市场的“三级跳”,从而摆脱“低附加值”的嫌疑,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愿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一路走好。


人支持

人反对
Tags:富士康 转型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