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工商管理 > 专业知识 > 浏览文章

新中国管理学60年的探索与发展

作者:陈佳贵 黄群慧 来源:《光明日报》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1月03日 【字体:

新中国走过了60年的辉煌之路,中国管理学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成熟、壮大。中国管理学的发展成就的确值得骄傲,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管理学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学基础发展不牢固,学科积累不充分、体系不完善,管理学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管理研究方法规范性和学术水平还存在差距,尤其是面对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管理理论,对丰富、活跃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还缺乏理论归纳和指导。尤其重要的是,我国管理学还没有独立提出来自于中国管理实践,但又能有国际影响、被国际管理学界所接受、对指导管理实践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管理理论。

从历史经验看,一个大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必然是以自己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为基础的。日本在二战以后推进了快速工业化进程,在20世纪70、80年代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日本管理方式的形成以及一系列管理研究成果被世界管理学界认可,正是以战后日本快速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为背景的。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半阶段,研究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从国际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验背后的管理内涵,是未来中国管理学发展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中国管理学经过“探索奠基”、“恢复转型”、“完善提高”三个阶段,未来要进入一个“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形成中国管理学科学的管理理论模式和完善的学科体系。

未来中国管理学发展应正确处理好管理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管理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这四方面关系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要正确处理管理研究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关系,推进自主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规范相结合。我国管理学研究必须强调科学研究规范,突出科学方法特色,这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管理学走向国际的必然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仅追求科学的形式、用大量的数学语言和实证研究的形式“包装”没有新意的研究观点,创新性才是管理研究的最核心要求。当前,中国管理学论文的整体质量还不高,存在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管理理论的框架停留在描述性和启发性的层面上,缺乏规范性的特性;另一方面,许多实证性研究全然不考虑特定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一味照搬西方管理学的形式和方法,研究成果不具有实践意义。在中国管理学未来的发展中,既要立足区域特征和制度特点,也要辅以严谨的方法论支撑和大规模的经验研究,使中国管理学研究既在国际上受到认可,又具有强有力的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在学科发展上要正确处理管理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形成既符合科学逻辑、又注重实践应用的完善的学科体系。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不仅要求管理学科发展按照科学的逻辑积累管理学知识,同时也要求管理学学科体系有利于管理知识指导实践、有利于转化为现实的管理生产力。因此,我国建立自己的管理学科体系时,不仅要有自己的学科理论、科学方法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有利于管理知识的传授和交流,有利于应用指导管理实践。其中,管理学的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十分重要。

第三,在研究选题上,要正确处理国际化管理问题与本土化管理问题的关系,重点关注既具有我国现实意义又具有国际学术前沿性的重大课题。一方面,我国管理学研究要关注国际学术前沿,追随国外管理研究潮流和国际研究热点;另一方面,中国管理学还要更注重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关注我国本土化的重大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的规律,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和创新进行科学总结,积极探索,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理论和学科体系。

第四,在研究内容上,要正确处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关系,注重从管理实践中归纳管理理论、同时致力于应用管理科学理论指导管理实践。管理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科学,管理学研究必须注重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进行管理研究,一方面要注重系统研究我国管理实践,提炼出相应的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管理理论如何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国企业已创造了大量的管理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管理创新实践,这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些管理经验和管理创新实践还有待理论提升,我国还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这需要管理理论界与管理实践者密切配合。当前,我国管理理论研究者和管理实践者还缺少一个密切合作的有效平台,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界合作的途径还较少,而且缺少制度化。另外,被认为以推进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结合为职业的本土管理咨询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人支持

人反对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