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新闻播报 > 校园广角 > 浏览文章

校漂族内心孤寂对未来迷惘 烦恼不为人知

作者:未知 来源:荆楚网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11日 【字体: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先占座,再过早,“校漂”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躲进象牙塔,刻苦搏前程

点击浏览下一页
图为:“校漂”之家

荆楚网10月11日报道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一个月了,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早已走出校门、跨入社会,开始了新的生活。但在一些高校,仍有不少毕业生以种种理由“赖”在校园,或者在学校附近租房过起漂泊的生活,他们被称为“校漂族”。近日,记者走访武汉一些大学的“校漂族”,了解到“校漂”生活背后的酸甜苦辣。

为找工作 坚守城市

大学旁临时找个“窝”

沿着中国地质大学北门出去是一个叫沙湾的城中村,一条小路通向鲁磨路方向,马路两侧是林立的店铺:小餐馆、副食店、理发店,顺着小店走到尽头,就到了小磊现在住的地方——一栋4层楼的出租屋。

23岁的小磊是中国地质大学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家在湖北天门。至今,他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今年6月,他曾参加湖北省公务员考试,也“不幸落榜”。

7月5日那天,住在学校寝室的小磊接到“最后通牒”:今年的毕业生须搬出宿舍。经同学介绍,他匆匆在地大附近找了个临时的“窝”。“4年大学生活,让我对这里太熟悉了,不住学校附近我还能去哪里呢?”小磊说,即使现在放假,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篮球场等设施也对学生开放,生活比较方便。

小磊不想回家,毕竟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爸爸妈妈在天门都是普通的工人,他还有一个弟弟,马上读高三。家里经济负担比较重,他害怕回去看到父母期待的眼神。

目前,小磊的小“窝”在出租屋4楼,布置非常简陋:一个带卫生间的单间,一张床和两张书桌,两把椅子,旧风扇是唯一的家电。因为没有空调,夏天气温很高,“热得像蒸笼,简直不能住人”。

小磊说,目前同班还有十多名同学都“漂”在学校附近。有人住民房,每月200元;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就住带空调的招待所,每月400元左右。不过,每个人“漂”的原因似乎都不一样:一位女同学已经在汉口某企业工作,感到一个人在那边很孤单,又回到学校来住;五名同学已经考上本校或外校研究生,为准备9月份的司法考试,也住在附近招待所,到图书馆上自习……

“最常见还是我这种,既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考上研究生的,等着秋天开学,寻找更好的机会。”小磊告诉记者,班上有个女生和自己的情况差不多。“她以前找到过工作,因为没有底薪,上了一个月班就回来了。”这名女生打算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做起,实在找不到工作,她就在学校附近自己做点小生意,自己干。

考研失利 再战一年

家在武汉也要“漂”

转眼又到开学的时候,学校里的学生们多了起来。已经毕业的小丘走在校园里,似乎和学弟学妹们没什么区别,“但对我来说,心境却完全不一样了。”

22岁的小丘是湖北大学应届毕业生。本身就是武汉人的他选择了做“校漂”,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但是他却觉得自己的“漂”的理由很正常:为了专心考研。

小丘本科读的是新闻系。年初,一心想考研的他遭遇“滑铁卢”。此后,他也像其他同学那样去找工作,“对方开出薪资1000元,怎么都提不起为之奋斗的劲头。”周围的同学们都陆续找到工作离开学校,小丘却“滞留”下来。他索性心一横:今年继续考研。

今年6月毕业后,小丘没有搬回家,而是从寝室搬到学校旁一间民房,为再次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做准备。小丘说,虽然家就在武汉,可是在家里复习自己完全没有状态,还得应付父母的念叨,他这才决定在校外租房,每月房租250元,三伏天里,没有空调,有时候真觉得苦,全靠信念支撑自己走到现在。

“楼上、楼下都住着像我这样的‘校漂族’。”他摇头无奈地笑道。“早晨7点起床,到图书馆开始‘啃’书本。12点到学校食堂吃点午饭,饭后到图书馆看书,晚饭后休息片刻,又去自习室继续看书。”小丘说,考研“校漂族”的生活大多是雷同的,每天的生活内容极其单调乏味。


人支持

人反对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