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工商管理 > 综合指南 > 浏览文章

工商管理专业产学研相结合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19日 【字体:

    高等学校具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是基础、是出发点,是其最根本的功能;科学研究是提高、是先导;社会服务是根本、是落脚点。无论是学校通过培养优秀人才输送出去间接为社会服务,还是教师运用科学技术直接从事社会服务,都是社会服务的一部分。这就要求高校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产学研合作。

一、产学研合作的含义

    所谓产学研合作,是指生产单位、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过程或活动。其内容既包括科研成果转化,也包括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包括人才培养,三者不可偏废。根据学校的规模、层次、定位等的不同,可选择以某一方面合作为主。但是,高等学校的共同任务是人才培养,亦即产学研合作教育,这是由学校的性质、任务所决定的。从学校角度出发,有人认为应称之为“学研产合作”。国际上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称之为合作教育。

    我们这里所说的产学研,从广义上讲“产”不仅是指具体产业,还体现了办学方向。“学”是学校和教育,代写论文其内容包括办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管理等。“研”是指科研。产学研的关系是以“产”为方向,以“学”为平台,以“研”为纽带,三者是有机的关系。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其基本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性,满足产学研的目标要求。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实践,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成功的教学模式。从实质上讲,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三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它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二、产学研结合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1.良好的综合素质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提出应该具备企业家基本素质:优良的思想素质,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者,必须具有收集、处理、分析信息的技能,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工具与技能,如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外语的交流能力等等。

    2.较强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工商管理类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良好习惯,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具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沟通合作的能力,从而能在经营管理和社会活动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3.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

    对现代企业而言,意识和观念创新十分关键。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的实际运用能力,主要包括:变革创新与应变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预测与决策能力,协调企业内外关系的能力等。

    (二)产学研结合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产学研结合是实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的基础和途径,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前提和内容,是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等教育的产学研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开放是指高等教育向社会开放,主要是向社会的生产和科研开放。它是产学研模式的内在关系,即学与产研的关系在时空中的持续和延伸。

    高等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是在产学研系统的良性循环中发展的。所谓良性循环,在这里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沟通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产学研三者之间始终保持信息的流通。这是信息的良性循环,它是相对信息的闭塞而言的;其二是指在信息流通的基础上,使产学研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三者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它是相对三者发展的失调而言的。

    产学研系统的良性循环,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以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其发展的最高目标。而产学研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对人的素质发展的方向、途径和方法的揭示,也确实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这样的目标。

三、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首先是现行的课程体系明显体现出专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过细、过专、过窄,对必修课的重视大大超过选修课。选修课不仅课时少,而且课程类别也比较单一,培养出来的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在教育模式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既不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综合能力的需要。事实上,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比较广泛的领域就业,因而专才教育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全面的就业能力。

    其次是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注重引进一些国外经济管理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比较突出的是教材缺乏。目前大部分教材是舶来品,即使是国内编写的,从理论到案例分析都与西方教科书如出一辙。


人支持

人反对
Tags: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相关文章列表

网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