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联盟

  工商管理联盟 > 工商管理 > 课程介绍 > 浏览文章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大纲

作者:mbaun 来源:工商管理联盟 文章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2月07日 【字体:


一、厂商短期供给曲线
二、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三、生产者剩余
第四节 供给曲线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曲线的特征
二、供给的变动
三、供给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供给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定义
二、供给曲线的几种主要类形
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F)完全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般掌握:税收的归宿、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蛛网模型
了解: 管制价格的影响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的形成
二、市场均衡的变动
第二节 竞争性市场的有效性和干预的影响
一、管制价格的影响
(一)价格上限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二)租金上限控制
(三)最低工资——价格下限的影响
二、税收的影响
第三节 短期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一、税收的归宿
二、农业丰产不丰收
三、政府对农业的支持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一、完全竞争下厂商的长期均衡与行业的长期均衡
二、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与资源配置过程
三、完全竞争有效性表现
四、完全竞争行业长期供给曲线


第五节 蛛网模型
一、假定
二、三种蛛网
三、农业生产中近几年来的有关实例

G)完全垄断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完全垄断、垄断厂商边际收益、价格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般掌握: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生垄断的原因、一级价格差别、三级价格差别
了解: 自然垄断、二级价格差别
第一节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一、完全垄断的含义
二、产生垄断的原因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与收益
四、厂商边际收益、价格与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
五、总收益、边际收益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第二节 垄断厂商的均衡
一、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二、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三、自然垄断
四、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五、与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
第三节 差别定价
一、一级价格差别
二、二级价格差别
三、三级价格差别

H) 垄断竞争市场产量和价格决定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一般掌握:垄断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
了解:非价格竞争
第一节 垄断竞争市场及其厂商的需求
一、垄断竞争的定义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第二节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一、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长期均衡的比较
四、退出障碍与过度竞争
第三节 非价格竞争
一、产品变异
二、产品变异的成本收益分析
三、销售开支与广告
四、品牌

I) 寡头市场产量和价格的决定(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弯折需求曲线模型、古诺模型
一般掌握:寡头市场的定义
了解: 对策论
第一节 寡头市场特征
一、寡头市场的定义
二、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寡头模型
一、古诺模型
二、张伯论模型
三、弯折需求曲线模型
四、价格领导模型
五、卡特尔模型
第三节 对策论模型
一、对策论的基本概念
二、广告战的对策论模型
三、市场进入博弈

J)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要素需求的特点、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
一般掌握: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
了解: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供给曲线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要素需求的特点
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
三、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供给曲线
(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
二、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
(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

第十一章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6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劳动供给、资本净生产率、地租的决定
一般掌握:经济租与准租金、利润
了解: 利息率的作用、级差地租
第一节 工资
一、劳动供给
二、劳动的补偿性差别 非补偿性差别
第二节 利息
一、资本净生产率
二、对资本的需求
三、资本的供给
四、均衡利息率的决定
五、利息率的作用
第三节 地租
一、地租的决定
二、级差地租
三、经济租与准租金
第四节 利润

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交换领域的一般均衡、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一般掌握:福利经济学 、帕氏最优
了解: 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两部门的一般均衡
一、交换领域的一般均衡
二、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三、消费和生产领域的一般均衡
第二节 一般均衡和帕氏最优的实现机制
一、交换领域
二、生产领域
三、消费和生产领域
第三节 福利经济学与现实世界
一、福利经济学的说明
二、效率的含义
三、公平与效率
四、实现帕氏最优的困难

第十三章 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和研究,要求:
重点掌握:外部效应、科斯定理及产权方法
一般掌握:公共产品、政府管制
了解: 市场失灵
第一节 外部效应
一、外部效应和效率
二、外部效应的效率影响及市场失灵
三、科斯定理及产权方法
四、政府管制
第二节 公共产品
一、公共产品
二、市场失灵
三、政府供应
四、设置排他装置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授法,在此基础上使用讨论法,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课程考核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1. 平时成绩30分,(根据到课率、作业、回答问题等判定)
2. 期末闭卷考试70分,考试内容为教材中的重要基本原理。
六、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西方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1. 萨缪尔森 《经济学》 人民大学出版社
2. 高鸿业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与学派》 武汉大学出版社
3. 格林沃尔 《现代经济词典》 三联书店出版社
4. [美]瓦尔特 尼柯尔森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财经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4、课程地位:专业必修课
5、总学时:72学时
6、总学分:4
7、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等实务工作所必须的经济学知识,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本课程只涉及经济学的宏观部分。本课程以传统的和当代的经济学已取得的成果依据,借鉴国内外科研成果,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本课程显著的特点,注重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训练应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6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种方法,掌握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各种收入恒等式,熟练掌握GDP、GNP的含义以及与GDP、GNP相关的几个概念。
第一节 总产出及其衡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1、支出法
2、收入法
3、生产法
三、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四、GDP衡量经济成果的缺陷
第二节 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第三节 收入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C+S
二、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G=C+S+T
三、四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C+I+G+X=C+S+T+M
第二章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8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形式以及几个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掌握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的含义,熟练掌握两部门、三部门与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各种乘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第一节 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五、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原理
第二节 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政府收入、政府购买与转移支付
二、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第三节 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进口函数与出口函数
二、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10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决定投资的因素、投资函数的形式,了解古典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的层次、银行与存款创造;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与性质特征,掌握IS、LM曲线的推导方法;熟练掌握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能够运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五、预期收益与投资
第二节 IS曲线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二、货币需求动机
三、流动偏好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 LM曲线
一、LM曲线的推导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IS—LM分析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0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了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类;掌握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影响,熟练掌握"挤出效应"、"流动性陷阱"的含义,熟练运用IS、LM曲线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工具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与财政政策的方向
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三大工具
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二、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挤出效应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IS—LM图形分析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政策选择和需求结构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
第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10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总需求、总供给的含义,了解庇古的财富效应、凯恩斯的利率效应与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关系,了解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假设前提的区别;掌握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运用AD、AS曲线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就业量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第一节 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一、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二、由IS—LM图推导总需求曲线
三、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函数
二、劳动市场
三、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四、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五、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一、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决定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三、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对均衡价格总水平、总产量、就业量的影响

人支持

人反对
Tags:
工商管理联盟www.mbaun.net
相关文章列表

网站搜索